鲁迅雪教案

时间:2024-04-26 18:14:15
鲁迅雪教案

鲁迅雪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雪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迅雪教案1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坚持以“读”为课堂的主线,注重对语言的品味和涵咏,让学生学会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敏感。

二、教材分析:

《雪》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写于1925年,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而北方还被封建军阀盘踞,处于一片寒冻之中。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顽强的斗争着,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雪》的构思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我们学习本文,就是引领学生去感悟这种感情,理解这种匠心。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所描绘的两地雪的特点及作者的感情。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雪)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同样是写雪,但诗人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那么对于鲁迅先生收录在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雪,我们会读出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内涵呢?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文学常识:

(2)积累生字词

(3)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伴随着课文的配乐朗读,一起去聆听这位文学大师的内心独白吧!听完了朗读,谁能告诉大家文章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板书:江南的雪景朔方的雪景)

(三)合作探究,赏析美文

(1)、反复研读课文,体会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的深切涵义分别是什么?

1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塑雪罗汉。

女生齐读课文1——3段,用深情欢乐优美和缓的语调来读,反复读,读出童年的欢乐,读出作者对

故乡的怀念,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

2、朔方的雪: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蓬勃地奋飞

男生齐读4——6段。读出气势,在读中领会作者压抑不住的战斗激情。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然后结合课文中具体语句说说。

师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美丽多彩的江南的雪怀有一种眷恋、渴望、快乐、童真童趣而对独立、有活力、有精神的朔方的雪怀有一种赞颂、敬仰之情。

分析总结:作者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表现对美好快乐生活的眷恋和渴望;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的雪,表现对寒冷的环境的反抗,对不惧孤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2、归结主题:本文通过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四)关键词语的品味

(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明确: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描绘一下你童年的雪景与现在的雪景,体味你投入的情感是否不同。

六、教学反思:

学习《雪》,我首先注重了学生对本文读的训练。是该读得深情欢快还是要气势磅礴,让学生们先弄明白。其次我注重让学生在读中、在合作中赏析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适时地进行了改写了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由文到诗的美感,情感、领悟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升华。

附:板书

鲁迅雪教案2

学习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的寓意。

3、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

学习内容简介:

《雪》是鲁迅《野草》中写得很精彩的抒情篇章,景物描写生动细致,语言优美准确,文章围绕江南与北方不同雪景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给下列字词的注音:凛冽 褪尽 脂粉奁 馨口

2把握字形:蜡梅——腊梅 胡蝶——蝴蝶 壶卢——葫芦(说明:同音字现象,由于时代的原因,不能再写成前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同时在文中圈点勾画主要信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3、学生自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反复高声朗读,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互相示范,还可进行朗读比赛,同时谈谈自己对朗读的内容和朗读技巧的感受。

4、请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整体理解、认识,然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鲁迅雪教案3

创意说明:

《雪》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对中国南北方不同雪景的描写,表现了张扬个性和勇于斗争的主题。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达到了非凡的表达效果。学生主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每位同学都见过雪景,都曾被它的纯洁所陶醉,也因它的漫天洁白、天地一色的气势所震撼。你们可曾想过面对同一雪景,不同人物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乞丐感到渺茫;诗人却会动情;游子身觉寂寞,孩子却感到快乐。为救国救民而弃医从文、以文章作武器而勇斗黑暗的鲁迅,面对雪景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描写的《雪》景世界。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速渎课文并完成:

1.圈出并借 ……此处隐藏1785个字……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4、理解重点语句含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

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5、写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

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

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鲁迅雪教案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感受语言的美。

(2)理解本文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的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掌握并运用虚实相映、侧面烘托、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江南雪和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雪,以它素洁的灵魂、动人的姿色、神奇的变幻不知博得多少文人骚客的钟爱,留下多少千古绝唱。同学们能否用古人的诗句来咏雪呢?PPT展示雪景图片PPT。当飞扬的雪花飘落到鲁迅先生的笔下时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散文诗《雪》PPT,了解散文诗PPT以及作者和他的作品(生回答)

二、把握文章内容,欣赏美的雪景,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前三自然段,男生读后三自然段)并且带着问题朗读: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哪些段落?师板书生容易写错的字形和易读错的字音并展示其他字音字形PPT

2、PPT展示划分的层次

1-3:江南的雪景4-6:朔方的雪景

接下来,请一位男生朗读第一段。其它同学勾画出这段话的总写句子以及描写江南雪景色彩斑斓的句子(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PPT

2、师问:总写的句子写出了江南雪景的什么特点?师板书:滋润美艳。师问:色彩斑斓的句子又写出了江南雪景怎样的特点?师板书:生机盎然。这五种色彩在洁白明艳的背景下使人感受到透露出的盎然生机,孕育着美好的生命。

3、这种盎然生机在前文也有体现,如: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理解品味:“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着重分析“处子”)师问:这是鲁迅实实在在见过的江南的雪景,所以我们说这是对江南雪景的实景描写。在这一段不止写了江南雪景的色彩,还写了什么?生答。当时作者真正看见蜜蜂蝴蝶没有?文中词语“仿佛”可以得出答案——虚景。(虚实相映)师板书

4、刚才说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第一段就交代了,为何还要写第

二、三段呢?到底写了什么?(生同桌讨论再回答,师引导)PPT作者通过写塑雪罗汉来写出江南雪景的美——这种手法我们以前学过。如:朱自清的《春》,为了显示出春草的美丽,作者说:“坐着、躺着、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为什么要写草地上的这些活动呢?——侧面表现春草的美

文中写塑雪罗汉的情景也是这样,侧面烘托江南雪景的美。师板书:侧面烘托塑雪罗汉的活动画面是作者从动态方面对江南雪景进行的描写,那么第一段描写江南雪景色彩斑斓的句子又是从哪方面进行的描写呢?生答:静态。师板书:动静结合

5、老师朗读第三段,请同学们用这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消释)意思是消融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江南的雪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明确:不能持久,师板书。

学完前面有关江南雪景的语段,我们知道江南的雪有滋润美艳、生机盎然、不能持久的特点。你们觉得它美吗?明确优美。作者通过写这样的美景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写作手法称之为借景抒情PPT,那么具体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呢?(小组讨论)PPT展示(老师提示:江南是鲁迅的故乡,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的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如少年闰土神奇的生活世界,同小伙伴一起夜吃罗汉豆,还有无数的故事、趣味无穷的百草园。在作者笔下都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然而文章却在第三段写到如此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雪在晴天下逐渐消释)

师明确: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赞美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这篇文章是借景抒情的散文诗,跟以前我们所学的现代诗一样都有象征的写作手法,所谓象征就是指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PPT文中雪是象征体,那被象征的本体是什么呢?PPT(同桌讨论)明确:江南的雪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小结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先生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他更为赞赏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这种精神正是他前行的动力。我们下节课再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写了滋润美艳、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江南的雪,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而且还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请你也试写一段文字来描述你所见过的雪。

《鲁迅雪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